新建住房面積逾百萬平米,公共設施嚴重滯後——
  龔家灣:城市化不能光蓋樓
  如今的龔家灣已經成了高樓林立的住宅集中區
  上世紀五十年代,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號召,一大批外地企業遷蘭,為蘭州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龔家灣地區因為承載了搪瓷廠、熱水瓶廠、玻璃廠、膠鞋廠等一批輕工企業而成了蘭州的一個老工業基地。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這些老工業企業經歷了從輝煌到衰落,尤其改革開放後,這些老工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逐漸冷清了下來。自90年代末相繼破產,龔家灣這個老工業基地也經歷著涅槃之痛。
  被稱為破產一條街的龔家灣發展前景在何方?蘭州市將當時最大的保障房項目——建蘭麗苑放在了龔家灣!自2006年建蘭麗苑開建以來,這塊僅為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下變成了腳手架下的城市,10多個住宅項目陸續開建。僅僅六七年時間,曾經破敗不堪的龔家灣不見了蹤影,如今的龔家灣高樓林立,一個個現代化的住宅小區承載起了龔家灣城市化的夢想。
  一座座住宅項目的建設落成改變了該地區的整體面貌,也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涌入。這使得原來就落後的公共設施及基礎設施滯後了很多,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何改變單一的城市化之路,加快龔家灣地區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讓處於城鄉接合部的龔家灣得到平衡發展?
  新建住房面積已逾百萬平米
  如今走到龔家灣,不管是主次幹道還是背街小巷,首先映入人們眼帘的就是高高聳立的各類住宅樓,有已經建成的,也有正在建設之中,還有正在規劃之中的。很顯然,這個昔日的老工業基地正在城市化進程中昂首闊步。在記者採訪中,幾乎百分之百的受訪者表示,近幾年,龔家灣地區最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多的樓。
  可以說,建蘭麗苑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龔家灣地區住宅項目的建設高潮。這個占地約80畝,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5億元的保障房項目,東臨225#規劃路,西靠170#路,南接武警甘肅省總隊醫院,北臨228#規劃路,小區由13棟板式純剪力牆小高層及配套建築物組成。經過兩年的建設,2008年底,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建蘭麗苑小區一期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時隔一年後,二期工程再度竣工並交付使用。2000多套建築面積在70平方米——100平方米之間的房屋算是解決了部分居民的住房問題。
  隨著一個個功能、設施齊全的現代化住宅小區的建成,曾經因為破產企業聚集而略顯敗落的棚戶區以及具有明顯城鄉接合部特征的龔家灣形象正在被取代。僅從這種感觀上的變化不難看出,作為城市之尾、農村之首的龔家灣正在由一個破產企業聚集區向宜居區轉變。許多房地產開發商看中了龔家灣房地產業的開發潛力,紛紛投入到了龔家灣大建設中。2009年,和泰集團“搶占”了北面緊鄰彭家坪高新技術開發區主幹道龔家坪西路,東南面及西面緊鄰建蘭新村路和新規劃的交通主幹道254#、247#道路的龔家灣地區的“黃金地”——龔家灣十字西南角,投建了和泰家園。
  除此之外,富潤家園保障性住房項目、民生新天地保障性住房項目及國資佳園等住宅建設項目也已相繼落成。據瞭解,位於龔家灣尹家嘴以西、彭家坪鎮王家堡以東的富潤家園保障性住房項目是蘭州富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繼“建蘭麗苑”經濟適用房小區之後投資建設的又一綜合型經濟適用房小區,占地260畝,計劃新建60萬平方米、6000套住宅,分三年實施完畢,總投資18億元。而總投資7億元,占地65畝,規劃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位於南山快速路以北、商機廠以東的民生新天地保障性住房項目主體也已竣工。總投資4.48億元,總建築面積為203450平方米的國資第38佳園等項目已經竣工。
  基礎設施落後制約城市化腳步
  龔家灣地區不僅是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彭家坪新區的前沿門戶,更是連接黃峪鄉、彭家坪鎮以及晏家坪的重要橋梁地帶。可以說,龔家灣是七里河西南部的橋頭堡,除了交通外,這裡還是一鄉、一鎮、一區、兩街道的集中消費區。一座座住宅項目的建設落成改變了這個地區的整體面貌,新落成的住宅也吸引了大量人口的驟然涌入。如今不管是老龔家灣人還是新龔家灣人,大家不得不面對單一城市化帶來的尷尬。“擁擠”已經成了龔家灣人共同的煩惱。
  11月22日,正逢周末,記者在西關、瓜州路、西站等地進行實地採訪時“見識”了龔家灣人普遍認為的擁擠。從西關排隊等待乘坐105路公交車回家的市民在寒風中翹首期盼著公交車的到來,儘管是排隊,但看到有車進站,一些隊伍之外的人們似乎忘記了該有的“文明”,使勁往車上擠,這樣以來,“文明”與“不文明”開始較量。一位敗下陣來的女士無奈地說:“我知道105難坐,我也沒想去搶座位,只是我家裡實在有急事,怕不往上擠一會又坐不上車。”
  記者在龔家灣515醫院附近採訪時,龔家灣四村的李女士說:“以前我們這邊全是廠區,沒有多少流動人口,但隨著這幾年的發展,流動人口我感覺已經超過我們當地人了。因為幾乎每家出租房都住滿了外地人,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也不夠吃了,垃圾也多了,出門車也難坐了。”她告訴記者,我女兒已經三歲了,眼看要上幼兒園,可周邊除一個私辦園之外,再沒有其他可選。“龔家灣這幾年蓋起來了多少樓,人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可配套設施基本都沒有變化,路還是那麼窄,消費場所還是那麼的少,學校醫院也沒增加,休閑場所更是沒有,說實話,除了房子越蓋越像城市外,其他的配套設施遠遠落後於市區。”李女士說。
  據瞭解,如今龔家灣常住人口加上周邊幾所大學的學生以及黃峪、彭家坪及晏家坪三地的居民,每天在龔家灣十字消費的人群已經達到了20—30萬人左右。3.7平方公里,二三十萬人口,這些潛在的消費群體帶給龔家灣地區的是強大的消費能力。可尷尬的是,這裡沒有像樣的消費場所,人們的日常消費活動除了沿街小商鋪外就是馬路市場。
  作為老龔家灣人,蔡先生認為:“沒有路,即使修再多的房子,也只能淪為空城。近幾年來,包括龔家灣、晏家坪地區的發展是很快的,人口應該增長了不少,可路幾十年了,就是這麼一條路,能不擠嗎?有一點,我們特別不明白,應該說城市化是好事情,可我們的城市化發展卻忽略了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同步發展,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畸形發展,如此再發展下去,不知道除了已經體現出來的交通問題外,還會有什麼樣的問題會出現。”不管是記者所見還是龔家灣人所說,落後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已經成了龔家灣城市化進程中的絆腳石。
  讓龔家灣成為第二個西站
  有人形象的比喻,近幾年龔家灣單純發展房地產,而忽視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同步發展,就如一個人的一條腿正常生長,而另一條腿不能正常健康發育成長一樣,勢必會使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形成“殘疾”,從而影響城市化進程。
  一位長期關註龔家灣地區發展、不願具名的人大代表表示,龔家灣地區的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不能再以單一的房地產開發為主了,應該在房產開發的同時,給予投資者相關的優惠政策,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同步進行,同時,引進適合龔家灣地區發展的具有生命力的產業業態,以保證龔家灣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該人大代表認為,雖然龔家灣建了許多的住宅小區,但從銷售形式來看,這裡的商品房並不被購房者看好,由於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缺乏,除了價格外,龔家灣的商品房是沒有任何優勢的。“住房和基礎設施條件是緊密相連的,而龔家灣能提供給購房者的除了房子本身外,可以說再沒有其它的公共服務設施了,有多少人願意住在這個地方呢?我認為不管是舊城改造還是棚戶區改造,對於像龔家灣一樣,一涌而上的各類建房項目應該立即停止,要不然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危害。”
  “我們現在在城市改造和經濟發展上有一個誤區,就是一有空地,就吸引房地產、開發商來蓋房子、賣樓。據我瞭解,從2009年到今年,僅龔家灣地區增加的各類商業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面積將近有100萬平方米。而這個小地區的居住人口五普時只有3.5萬人,六普時也僅為4.68萬人,這就相當於僅僅三年之內,龔家灣地區的常住人口人均擁有25平方米的住房,戶均擁有近100平方米的房子。這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來說,絕對是一個誤區。如果從長遠來看,經濟要發展,就是要有引進生命力的產業。”
  他告訴記者,七里河區的整體面積為397平方公里,且95%的區域在農村,城區面積只有25平方公里。而城區面積中有一半在鐵道以南,而鐵路雙橋洞也限制了鐵道以南區域的發展。七里河區提出“五坪”改造,在他看來,“五坪”改造的首要前提就要想辦法打開瓶頸之源,解決道路的問題。
  該人大代表認為,龔家灣目前的城市化的發展之路有些片面,這種形式上的城市化不僅對經濟發展起不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反而因各方面配套設施的不足而引出多種矛盾。而作為城市之尾,農村之首的龔家灣也正在奮力甩去城鄉接合部的帽子。但關鍵的問題就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一定要消除城鄉分治造成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城鄉差別。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延伸城鎮的公共服務功能,供水、供氣、供熱、排水、供電、通訊等管網及路網、公共交通網絡要納入城鎮統籌建設範圍,使城鄉接合部的廣大居民都能享受到現代城市文明和均等公共服務,讓龔家灣片區成為七里河的第二個西站。
     (原標題:龔家灣:城市化不能光蓋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50pakx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